邵氏电影的“七种武器”(1/9)

责编:胡曼 日期:2014-1-7

艳情片《风月奇谈》

“碧玉刀”——艳情片:艳情片也就是现在人们所说的三级片、A片、黄色片等,食色性也,孔老夫子早就这样的说过。“西方电影在七十年代初首先掀起性解放潮,这之前的电影是相当保守的,随着其时社会运动风起云涌,传统的道德观念和保守的政府检查机制都受到全面冲击,于是男女开始毫无保留地在电影中裸露,本应只活跃于地下的‘小电影’做爱场面竟变相地在大银幕出现,社会哗然,政府欲禁,影人抗议,闹纷纷的,正是‘性不迷人,人自迷’。”七十年代的香港电影虽然还没有三级片的分级说法,但以情色为卖点的艳情片也逐渐的成为了邵氏电影七十年代的一个热点,特别是在李翰祥回归邵氏公司以后,为邵氏公司拍摄了一系列的带有情色成分的作品,如《风月奇谈》、《金瓶双艳》等——前者的这种小品式的方式常常被李翰祥使用,还有《捉奸趣事》、《港澳传奇》等都是数段式的讲述民间故事,并在故事里穿插情色的成分,而显得既有喜剧,也有情色。不过,李翰祥影片中的情色比起吕奇、何藩等人的作品,只能说是小巫见大巫。1973年吕奇自组公司(但实质上仍然是为邵氏打工),然后前往北欧拍摄影片《丹麦娇娃》,讲述一个年轻人在丹麦享尽人间艳福的故事,也充满着裸露、情色的镜头,并掀起了艳情片的热潮,而他随后导演的《洋妓》等仍然以外国艳星为裸露的重点(如《丹麦娇娃》中的女主角为娃娃影后李菁,她的演出只是普通爱情文艺片的演出),但却无形中促进了港台产艳星的崛起,像艾蒂、陈萍、邵音音等,如张曾泽导演的《面具》(根据香港小说家依达的同名小说改编),就集中了艾蒂、金霏等港台艳星,而通过一个个情色故事讲述一个年轻人在社会现实中的迷惘、无奈等。而相比于吕奇的奇情化的情色,或者张曾泽的现实化,另一位著名的艳情片导演何藩的作品则显得比较的唯美主义,如他的《初哥·初女·初夜情》,充满着青春气息,也充满着唯美的构图、色彩、灯光等,营造出唯美浪漫的气氛——这也明显的影响到八十年代中期的那部《唐朝豪放女》。其实,在楚原的《爱奴》中也已经带有不少的情色的成分,包括女同性恋,只是没有那么的赤裸裸;而到了八十年代末香港电影采取分级制之后,三级片就更是在大银幕上大行其道,即使是在香港三级片没落的九十年代中期也是由日本的A片填补这片的空白。不过,在吴昊的《香港乱世电影研究》这本书中,这时期的很多这类型的影片被称之为“动物喜剧电影”,包括最近在香港上映的《七擒七纵七色狼》的原来的版本、《一代棍王》等,而邵氏的艳情片,多数也是属于这类型的作品。

编辑推荐